寫滿愛愛滿瀉︱原生家庭影響人格成長 五項條件是人生自愛的基本
發布時間: 2024/11/25 14:33
小學老師分享的真人真事:在小一視藝課,題目是「我的家」,老師留意到一個學生,他畫了四個火柴人,其中三個人在笑,剩下一個火柴人的嘴角向下彎。老師的危機意識即時著燈,擔心背後隱藏什麼家庭問題,問小朋友:「畫入面不開心的是誰呀?」
最新影片:
小朋友答:「是媽媽!」,跟著解釋:「我們和爸爸在玩,媽媽覺得不好笑。」
這位老師自己也是一位媽媽,她形容當刻有如被當頭棒喝,以後返到屋企,也提醒自己要做好表情管理,就算老公的爛gag有幾爛,都不忘報以一個禮貌的微笑,以免成為孩子心目中那個「不開心媽媽」。
這個不開心媽媽的故事,對我也有所啟發——每逢考試測驗季節,我也會慣性呼籲:請家長做好情緒管理,如果因為一句說話,影響親子關係,是何其不值。不過,原來不止考試季節,就算平常日子,父母不耐煩或焦慮的神情,家人之間的互動是冷淡還是熱情,孩子們都如温度計一樣感受得到,日積月累,就成為所謂「原生家庭」的力量,影響他們將來的人格成長。如果父母是超級緊張大師,便很難培養出樂觀和自信的孩子,就是這個原因。
我也明白,現今父母都是「八爪魚家長」,有時下班後還帶着工作情緒回家,返到屋企又要不斷催促小朋友吃飯、檢查功課和睡覺,如果還要配以一個「強顏歡笑」,也是很累人的事情。在現今社會,生兒育女不容易,我覺得做父母有時候要學識化繁為簡:小朋友瞓得、食得、跑得嗎?人際關係正常嗎?有沒有成癮惡習?不要看輕這五項條件,它們是心理醫生說人生自愛「self-care」的基本,如果你的孩子全部達標,恭喜你,他們基本上已經獲得「快樂人生」入場券,那不如叫他們早些熄燈瞓覺,等大人也可以忙裡偷閒,開一包薯片,煲煲韓劇。一個家庭裡面,爸爸媽媽的self-care同樣重要,因為只有快樂的父母,才能啟發孩子,長大後學懂如何追尋自己的快樂。
欄名:寫滿愛愛滿瀉